干貨丨生物相容性評價的要點(一)

? 新聞資訊 ????|???? ?2021-04-23 06:10:33


為確保醫療器械的質量以及臨床醫療使用的安全、有效,必須對其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非活性材料進行生物相容性評價,以用于生產工藝過程的監控及最終產品的放行。因此,生物相容性評價是生物材料研究中始終貫穿的主題,也是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必須關注的問題,本文就整理了生物相容性評價中的相關要點,供大家參考。


兩大原則


1、生物安全性原則:安全、科學、有效。

目的在于消除生物材料對人體器官的破壞性,比如細胞毒性和致癌性。另外,生物材料對于宿主是異物,在體內必定會產生某種應答或出現排異現象。生物材料如果要成功,至少要使發生的反應被宿主接受,不產生有害作用。

2、生物功能性原則:相容、安全、有效

生物功能性是指其在特殊應用中“能夠激發宿主恰當地應答”的能力。隨著對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不僅要對生物材料的毒副作用要進行評價,還要進一步評價生物材料對生物功能的影響。


生物學反應

1、血液反應:血小板血栓、凝血系統激活、纖溶系統激活、溶血反應、白細胞反應、細胞因子反應、蛋白黏附。

2、免疫反應:補體系統激活、體液免疫反應、細胞免疫反應。

3、組織反應:炎癥反應、細胞黏附、細胞增殖、形成囊膜、細胞質的轉變。

4、材料反應

(1)物理性質變化

引起生物醫用材料變化的因素:1)生理活動中骨骼、關節、肌肉的力學性動態運動;2)細胞黏附吞噬作用。

(2)化學性質變化

引起生物體反應的因素:1)材料中殘留有毒性的低分子物質;2)材料聚合過程殘留有毒性、刺激性的單體;3)材料及制品在滅菌過程中吸附了化學毒劑和高溫引發的裂解產物;4)材料和制品的形狀、大小、表面光滑程度;5)材料的酸堿度。


生物相容性的分類

1、血液相容性: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統與血液直接接觸,主要考察與血液的相互作用。

血液相容性要求: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抗凝血性、抗溶血性、抗白細胞減少性、抗補體系統抗進性、抗血漿蛋白吸附性、抗細胞因子吸附性。

2、組織相容性(一般生物相容性):材料與心血管系統外的組織和器官接觸,主要考察與組織的相互作用。

組織相容性要求:細胞黏附性、無抑制細胞生長性、細胞激活性、抗細胞原生質變化性、抗炎癥性、無抗原性、無誘變性、無致癌性、無致畸性。






更多檢測內容 電話咨詢:400 880 4601 / 156 6560 3132(微信同號)
捷標檢測 官網:www.1003300.com



【來源:internet】
版本與免責申明:
①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②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文標簽:生物相容性測試

相關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