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件快遞,撕開膠帶,打開紙箱,扔掉里面的填充物……這樣的操作,想必是很多人都已經非常熟悉。
但在這件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背后,卻是目前難以解決的海量快遞包裝垃圾。
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由此產生的包裝垃圾,成為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之一。如何在快遞業推行“綠色包裝”,使之實現減量化、可循環,成為城市生態文明的“關鍵小事”。

為了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中央和地方已經出臺了不少政策文件。
2017年,國家郵政局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8年,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發布,綠色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2019年初,《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制定本市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促進快遞包裝物的減量化和循環使用。”
目前看來,綠色快遞的有關標準主要仍是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這與綠色包裝的成熟程度低、相關企業的成本承受能力弱、管理難度大都有關。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唐艷菊說,針對綠色包裝材料帶來的成本增加、快遞垃圾中的低價值塑料回收等難題,是否存在市場失靈,是否需要政府適度介入、怎么介入,需要進行全鏈條的成本分析。“希望盡快啟動相關研究,開展基本數據的測算。”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可擇機推出綠色包裝強制性標準,實現社區回收、第三方企業回收、電商物流企業回收相結合,形成完整的快遞包裝回收系統。

【來源:標準下載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 更多信息,并不代表
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②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