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申報中原料藥的常見問題

? 新聞資訊 ????|???? ?2019-06-03 01:57:53
從藥物研發流程來看,包括IND申報和NDA/ANDA申報2個主要的申報環節。其中IND申報過程中
 
的CMC(生產和質量)信息十分明確,IND階段的CMC信息應當包括基本的原料藥、制劑、安慰
 
劑、標簽、環境評價等內容。CMC指的是藥品的化學、制造和控制,是IND申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CMC申報中,原料藥是關鍵的一環,原料藥的純度關乎安全性,然而在CMC申報中,原料藥
 
資料部分常存在以下問題:
 
1、雜質未明確定義
 
雜質未定義明確,包括工藝雜質、制劑雜質、容器中浸出雜質或殘留溶劑等。雜質指的是存在
 
于原料藥中,但是其化學結構與原料藥不一樣的任何一種成分。任何影響藥物純度的物質,如
 
有毒副作用的物質,或者本身無毒副作用,但是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和療效的物質都是雜質。雜
 
質的來源有多種,包括工藝過程中引入的雜質,和在生產和貯藏期間由于光照、溫度、PH或水
 
的作用或者直接接觸容器互相反應而導致的藥物分子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的雜質,或者在在原
 
料藥合成過程中用于制備溶液或者混懸液的有機或無機液體等。在CMC申報中,應明確原料藥
 
中的雜質種類及毒性,并采取合適的手段去除。美迪西藥物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藥物分析服務,
 
包括方法開發和方法驗證,分析測試與放行,穩定性研究,大規模分離和CMC申報文件服務。
 
2、對原料藥的了解不夠充分。
 
影響藥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原料藥純度和制劑性能是兩個最關鍵的因素,原料藥純度關乎安全
 
性,制劑性能關乎有效性,直接影響臨床試驗結果。因此,工藝設計和開發如何能夠確保生產
 
過程保證原料藥純度和制劑性能就是關鍵。針對不同的品種,藥物在不同的臨床試驗階段,工
 
藝設計和開發,必須確保生產過程原料藥純度和制劑性能。研究用原料藥必須具有藥品批準文
 
號、《進口藥品注冊證》或者《醫藥產品注冊證》,該原料藥必須通過合法的途徑獲得。研究
 
用原料藥不具有藥品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或者《醫藥產品注冊證》的,必須經國家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早期臨床試驗重點聚焦安全性,國際上IND申報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監管
 
部門對藥物安全性的決策,比如由未知或不純成分制成的產品,具有已知或可能毒性風險結構
 
的產品,整個試驗計劃中不能保持化學穩定的產品,具有提示潛在健康危害雜質譜的產品等。
 
按照不同的臨床試驗階段,《征求意見稿》對臨床試驗用原料藥質量明確規定:生產應當遵循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通用原則及原料藥附錄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保證原料藥的
 
質量;臨床試驗用原料藥的生產應當與使用該原料藥的臨床試驗藥物的研發階段相適應,其生
 
產工藝和質量控制可隨著對工藝的深入理解及臨床試驗的進展而作必要的調整。
 
3、遺傳毒性研究不充分。
 
遺傳毒性泛指各種因素(物理、化學因素)與細胞或生物體的遺傳物質發生作用而產生的毒性
 
,原料藥或雜質具有遺傳毒性,就會與與DNA相互作用產生直接或潛在的影響,使基因突變。
 
不僅如此它們還具有致癌可能或傾向,因此具有遺傳毒性的物質可能會在很低濃度時即可造成
 
人體遺傳物質的損傷,進而導致基因突變并可能會促使腫瘤的發生。遺傳毒性雜質會在原料藥
 
的生產工藝過程中出現,包括起始原料、溶劑、中間體、副產物、降解產物,并有可能帶入制
 
劑中。包括試劑與試劑或溶劑的結合產生的潛在雜質,或工藝過程產生的副產物。遺傳毒性物
 
質的分類有以下5種:
 
(1)1類
 
已知的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物質,基于文獻中報告的動物或人體毒性,這類物質的致突變或致
 
癌性數據為陽性。現有的一些公開數據庫可以查得到。
 
(2)2類
 
已知的致突變性但致癌性未知的物質。依據包括如已知的細菌突變Ames試驗結果陽性,但是未
 
報告嚙齒類動物致癌性數據。
 
(3)3類
 
含警示結構的物質,與原料藥結構無關聯,無致突變性數據。這類物質有警示結構,有潛在遺
 
傳毒性風險。Q(SAR)系統顯示警示結構具有遺傳毒性,但與活性物質結構無關。如果細菌突
 
變Ames試驗陽性,劃為2類,如果細菌突變Ames試驗陰性,劃為5類。
 
(4)4類
 
含警示結構的物質,但與無致突變性的原料藥結構相似。
 
(5)5類
 
無警示結構,或有充分的數據證明其警示結構無致突變性。
 
4、缺乏藥物與安全相關的臨床與臨床前關聯評價。
 
我國在新藥評價整個過程中,臨床與臨床前研究互為獨立階段,很少互連。而國外卻緊密聯系
 
。臨床前的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應根據藥物作用的特點盡可能選擇與人同源性大的動物,并且
 
在動物品種的選擇上要盡可能多選幾種動物。然而任何一種動物模型都不能替代臨床藥理的研
 
究。人和動物對藥物的敏感性差別很大,有些藥物對動物有效,而對人無效。反之,有些藥物
 
對人有效,而對動物無效。許多藥物的評價已不是單指標所能滿足的,更需要多指標的綜合評
 
價。如果只按照研究指南中的規定去單純評價某一新藥的有效性,就會使得藥效學評價過于死
 
板和僵化。
 
因此,動物模型的選擇至關重要。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是對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進行科學的評
 
價,是新藥開發的重要環節,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其生產上市提供依據。
 
任何一個新藥進入臨床藥理評價時,并不等于臨床前的各項研究就絕對停止,各項研究仍應隨
 
著臨床藥理研究中所出現的問題,如療效、毒性等不斷調整新藥的臨床前研究,使新藥的研究
 
更趨完善。此外任何一個新藥在進行各項評價時,質量保證部門(QA)都要隨時抽查研究進展,
 
檢查各項研究的結果。數據統計也是由專門機構進行,并做到同步,使整個新藥研究納入系統
 
化管理。
 
5、方法及放行標準不適用。
 
質量標準是由一系列的檢測項目、分析方法參考和認可限度組成,認可限度以限度值、范圍或
 
其他描述來表示。質量標準建立了一套原料藥或者制劑都必須遵循的、與其用途相適應的認可
 
標準。如《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是指導和規范藥物臨床試驗過程的法規性文件,
 
可以有效地保證臨床試驗結果的科學可靠,保護受試者的權益和安全。上市前藥物臨床試驗中
 
的安全性評價作為關鍵環節,同樣必須遵循GCP的要求。
 
在CMC申報中對于選用CTD格式提交申報資料的申請人,應按照CTD格式要求整理、提交藥學部
 
分的研究資料和圖譜。申報資料的格式、目錄及項目編號不能改變。即使對應項目無相關信息
 
或研究資料,項目編號和名稱也應保留,可在項下注明“無相關研究內容”或“不適用”。對
 
于以附件形式提交的資料,應在相應項下注明“參見附件(注明申報資料中的頁碼)”。
 
經過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可以對藥物的價值有充分的認識,如果需要上市的話,需要經過
 
藥品監管當局的批準才能實施,因此需要根據相關的法規和技術要求,根據前期的研究結果準
 
備相關的IND申報或NDA/ANDA申報申報資料,上報審批。
 
【來源:anytesting】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
 
帶責任。
②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
 
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