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那些難以忍受的刺鼻味道到底是什么?
專家通過實際案例經驗告訴大家,車內異味出現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某些車用內飾材料及零部件含有毒有害物質!
而難以忍受的刺鼻味道只是表象,真正最可怕的是這些味道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異味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導致乘車人頭暈、惡心,甚至引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疾病,嚴重的還會使人致癌,危害人的生命健康。
那么,有毒有害物質到底是什么呢?
是指人類在生產條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狀況下降的物質。
車內的有毒有害物質具體有哪些呢?又是從什么材料上散發出來的呢?
車內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是鉛、汞、鎘、六價鉻等金屬,和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石棉等非金屬。
最為被人關注的還有,烷烴(如二氯甲烷、十六烷等)、烯烴(如氯乙烯等)、芳烴、醛類(如甲醛、乙醛等)以及酮類等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的物質,其中部分物質被列為致癌物,嚴重威脅人體的健康。
如汽車地毯、儀表板、包裝膜等塑料件,車頂氈,座椅和其他裝飾時使用的膠水、人造皮革中揉革劑,瀝青阻尼片、剎車片等材料,都有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質的源頭。
知道了車內異味是源于上述的這些物質,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關于檢驗車用內飾材料及零部件有毒有害物質性能指標的四個標準,RoHS檢測、REACH檢測,VOC檢測和PAHs檢測 。
一、RoHS檢測
《關于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主要用于規范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工藝標準,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
主要檢測鉛、鎘、汞、六價鉻、多溴聯苯PBBs、多溴聯苯醚PBDEs這六項物質的含量是否符合標準的限值。
這六項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在于,①鉛: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②鎘:對骨骼、腎臟、呼吸系統的傷害;③汞:對中樞神經和腎臟系統的傷害;④六價鉻:會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⑤PBB和PBDE:強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物質。
對車用電子電氣產品進行該項檢測,有利于增強產品的安全性,更加被消費者信賴。
二、REACH法規(REACH高度關注物質SVHC檢測)
SVHC(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即高關注度物質,是歐盟REACH法規第57條規定的具有危險特性而引起高度關注的物質:
(1) 第1類,第2類致癌,致畸,具有生殖毒性的物質,即CMR1/2類物質;
(2) 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的物質,即PBT物質;
(3) 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的物質,即vPvB物質;
(4) 具有內分泌干擾特性、或具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或具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但不符合2、3兩項的標準,同時有科學證據證明對人類或環境引起嚴重影響的物質。
三、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
VOC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影響車內空氣質量的重要原因,危害著車內人員的健康。
常見VOC種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種類):烷烴(如二氯甲烷、十六烷等)、烯烴(如氯乙烯等)、芳烴、醛類(如甲醛、乙醛等)以及酮類等。
為了降低VOC對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都從源頭上消減車內VOCs的散發,通過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對汽車內飾件、車內附件和輔料用材建立技術規范和進行質量監控,保證用料的安全。
四、多環芳烴(PAHs)檢測
多環芳烴是強致癌物,可通過接觸導致人體致癌。國際癌研究中心(IARC)(1976年)列出的94種對實驗動物致癌的化合物,其中15種屬于多環芳烴。
常見對十八種多環芳烴檢測/PAHs檢測,如:苊、苊烯、蒽、苯并(a)蒽、苯并(b)熒蒽、苯并(j)熒蒽、苯并(k)熒蒽、苯并(ghi)苝(二萘嵌苯)、苯并(a)芘、苯并(b)芘等。
接觸即可致癌的汽車內飾致癌物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直接、可怕,為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對汽車內飾材料進行PAHs檢測十分必要。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針對車用內飾材料及零部件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如鄰苯(6P、16P、22P)塑化劑、石棉檢測、阻燃劑檢測、防霉劑檢測等。
【來源:anytesting】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②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上一篇:你知道電絕緣復合材料嗎 下一篇:碳纖維材料的優勢與制造過程